在日常生产和使用过程中,电热管耐压测试不合格是常见问题。为帮助客户和同行提升产品质量,本文对电热管耐压不良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,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。
原因:含镁量低、杂质多、受潮或绝缘层厚度不足。
解决方案:
选用高纯度氧化镁粉(MgO含量≥96%);
严格控制工作温度,避免过热;
确保绝缘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;
保持管材清洁,加粉前充分干燥。
原因:管材内壁污染或加粉机不洁净,导致下端杂质沉积。
解决方案:
彻底清洗管材内径;
定期清理加粉设备,避免交叉污染。
原因:封口不严、存在气泡或材料不合格。
解决方案:
优化封口工艺(如采用氩弧焊或激光封口);
选用耐高温、抗氧化的封口材料。
原因:加粉不均匀或缩管操作不当。
解决方案:
控制加粉速度,确保填充密度一致;
缩管时采用分级加压工艺,避免偏心。
原因:焊接参数不当或检测疏漏。
解决方案:
采用自动化焊接设备,确保焊缝均匀;
加强X光或超声波探伤检测。
原因:高温下铬元素析出(铁铬铝电阻丝易发生)。
解决方案:
优先选用镍铬(NiCr)合金电阻丝;
优化发热区设计,避免局部过热。
原因:金属屑、焊渣残留或引出棒生锈。
解决方案:
焊接后彻底清理管口;
对引出棒做防锈处理(如镀镍)。
原因:烘干时间不足或温度过低。
解决方案:
延长烘干时间(建议≥48小时);
采用阶梯式升温烘干工艺(80℃→120℃→200℃)。
严格选材:核心材料(氧化镁粉、电阻丝、管材)需通过第三方认证。
工艺监控:关键工序(加粉、缩管、封口)实行全检或SPC控制。
环境控制:生产车间保持恒温恒湿(建议湿度≤40%)。
电热管耐压性能是安全使用的关键指标。通过优化材料选择、改进工艺流程及加强质量检测,可显著降低不良率。建议企业建立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,从根本上提升产品可靠性。